序二
发布日期:2017-03-09   来源:高陵区志办   字体:【字体: 】    浏览次数: 次

新编《高陵县志》即将出版问世,这是高陵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,也是文化史上的一个壮举。对此,我表示衷心的祝贺。

编修史志是我国人民优良的文化传统。高陵修志已有500多年历史。现有明代嘉靖二十年(1541)吕楠纂修的《高陵县志》,属陕西省八大名志之一。清雍正十年(1732)樊景颜编次的《高陵县志》和清光绪十年( 1884)白遇道编纂的《高陵县续志》,都是不可多得的县情史料。新编《高陵县志》是高陵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。上承旧志精华,下聚各方卓见,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坚持实事求是原则,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,全面、系统地记述高陵自然、经济和社会兴衰变化的历史。不虚美,不隐恶,事真语实,秉笔直书,达到观点正确,资料翔实,体例得当,体现时代风貌和地方特点,无愧为高陵之信史,地方之百料全书。

新编《高陵县志》与旧志相比,多有创新。全志统贯古今,详今略古,志首冠以《总述》,勾廓纂要,提纲挈领,纵然未读全志,而全县情况大概脉络了然。《大事记》和专志采用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,既能纵贯古今,又使首尾完备。除建置、环境、政治、军事、教育、文化等内容外,又增益了经济、政党、医疗等众多丰富内容,特别是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,迅速崛起的畜牧业和乡镇企业。科技内容的记述,更为旧志未有。

“经世致用”是修志用志的一条基本原则。新编《高陵县志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,明规律于兴衰之内,为各级领导机关进行决策,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;为爱国主义、革命传统教育、国情县情教育提供极好的教材。其保存的资料信息,功在当代,惠及后世。统观全志,县情了然。纵向相比,高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。横向相比,县之优势弱点显而易见。县历史悠久,地势平担,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物产丰富,自然条件得天独厚;农业高产、优质、高效,粮食亩产居西北各县之首;教育先进,人口文化素质较高,但工业和乡镇企业起步迟,规模小,水平底;县财政财源不足,财力拮据,制约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。各级领导机关要重视、支持、推动读史用志活动的开展,教育干部群众认识高陵、宣传高陵、振兴高陵。过去,我们的先代,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披荆斩棘,辛勤耕耘,创造了巨大的业绩。我相信,在今天,23万高陵人民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同心同德,振奋精神,发挥优势,挖掘潜力,扩大开放,锐意改革,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业绩,写出更加辉煌的史篇。

编修志书是一项浩繁的社会文化工程。新编《高陵县志》,除《总述》、《大事记》和《附录》外,共26编、125章、359节,约100多万字,其工程之浩大、工作之艰苦、成效之显著,自有志在,无须多言。它的完成得力于全县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密切配合;得力于省、市、县方志界专家、学者和同行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;得力于全体编纂人员殚精竭虑、呕心沥血的辛勤耕耘。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,县志编纂举步艰难,旷日持久,但全体编纂人员不灰心、不丧气、忠于职守、持之以恒,其敬业奉献精神,对保证志书质量和编纂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在志书面世之际,谨对为编纂出版新编《高陵县志》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感谢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。

高陵县县长 夏仁朝

2000年4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