庙西村位于张卜镇辖境北部,东邻张桥、新建两村,南接东关村,西连杏王、曹家、崖王三村,北靠鹿苑街办田家村和药惠管委会麦张村。l958年为庙西大队,以大队部驻地庙西李村的简称庙西而得名,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新庆大队,l972年复名庙西大队,l984年6月改为庙西村委会。辖庙西李、吴东庄、吴西庄、下大寨、南李、樊家、成家7个自然村,13个村民小组。村委会驻庙西李,距镇政府驻地北约3公里。2011年有715户,2540人。以农为主。耕地4090亩,全可灌溉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5公顷,总产2771吨,公顷产7389公斤。有小学1所,医疗站1所。
庙西李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3公里处,泾惠七支渠南侧。2011年有182户,494人。据传,村系李姓所建,又因地处三皇庙(今庙西小学处)西,故名庙西李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记作“三皇庙李家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吴东庄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3.43公里处,泾惠七支渠北侧。2011年有58户,176人。建国后因村在吴阎王庄(今吴西庄)东故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吴西庄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3.3公里处,泾惠七支渠北侧。2011年有85户,305人。据谈,初以吴姓得名吴家庄,清末又以吴、阎、王三姓得名吴阎王庄。建国后,因村东有一村名吴东庄,遂改此村为吴西庄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记作“吴家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吴家庄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记作“吴阎王庄”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下大寨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1.93公里处奉正原北侧原下。2011年有161户,676人。元代有军户在此筑寨屯田,城寨较大,得名大寨。到了清代,有部分居民移居原上,称为上大寨,遂将此村改称下大寨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记作“大寨堡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大寨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南李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2.55公里处。2011年有79户,299人。据谈,李姓在三皇庙(今庙西小学处)南建村,故名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为“南李堡”或“南李家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误记为“南王村”,还有误书为“南里”的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樊家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3.25公里处,泾惠七支渠两侧。2011年有63户,228人。据谈,樊姓建村,村距古村张桥较近而得名张桥樊家,后简称樊家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))记作“张桥樊家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与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均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成家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东约3.5公里处,泾惠七支渠北侧。2011年有87户,359人。村初隶属张桥里,成姓居住最早,得名张桥成家,后简称成家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即有此村,名“成家堡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程家”或“张乔程”。“程”、“乔”系误写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全村以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为主导产业,2011年有温室大棚30余栋,猪存栏200余头,鸡存栏5000余只,运输车辆50余辆。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占村集体经济总量的70%以上,依托发展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转化安置农村劳动力1800余人。
改革开放后,庙西村投资50余万元对庙西村十字进行了仿古街景改造。投资70余万元修建了综合文体舞台、文化站和村两委会办公楼以及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健身中心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,建筑面积280平方米,由村两委会办公楼、舞台、活动广场、健身中心组成,配齐了党员、团员、计划生育活动室和人口学校、村农技校的软硬件设施,文体活动器材,添置了彩电、办公器材及各种图书资料。2011年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1672人,参保率达到99.5%,享受人员437人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19人,参保率100%。
樊秉乾(1909—1984) 成家村人。中共党员,农民育种家。为人聪敏、敦厚,善于思考钻研。早期因家贫,给人放牛、帮厨。民国18年(1929)年馑,在靖国军二营当伙夫。高陵县解放次日,便自编“保甲制度太黑暗,忍气吞声到今天;忽然来了共产党,拨开乌云见晴天”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前。20世纪50年代,开始科学种田。培育出两个亩产200公斤以上的小麦高产品种,比当时平均亩产高出50多公斤,被县人委命名为“高陵一号” “高陵二号”,在全县推广,使本县小麦亩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。1957年《陕西日报》向全省全国报道其先进事迹。1959年以后又培育出“战斗一号” “战斗二号”两个高产、早熟品种,在咸阳地区推广。1960年春,十三省农业会议在河南内乡召开,被指名参加会议并介绍经验,受到中央领导和与会专家、教授、学者的赞誉。1963年10月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。
成忠信(1916—1949.03) 高陵县张卜乡庙西村成家组人。生前系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。1949年3月,成忠信和刘仁杰等8人携带一批物资送往解放区,途经泾阳县石桥镇时,被叛徒出卖,杀害于泾阳县口镇。2011年3月16日,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