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卜镇 之 曹家村
发布日期:2017-07-12   来源:高陵区志办   字体:【字体: 】    浏览次数: 次

曹家村位于张卜镇辖境西部,东邻庙西村,南接崖王村,北连杏王村,西靠西禹公路与榆楚乡安家村毗连。l958年为曹家大队,以大队部驻地曹家村而得名,l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七一大队,1972年复名曹家大队,1984年6月改为曹家村委会。辖曹家、马家、仁寿屯、联庄、王家庄5个自然村,6个村民小组。村委会驻曹家,距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.5公里。2011年有440户,1725人。以农为主。耕地2430亩,全可灌溉,土质全为灌淤蝼土,肥力高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20公顷,总产3103吨,公顷产7389公斤。有小学1所,医疗站l所。西禹公路纵穿西境。

曹家,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.3公里处,西禹公路以东。2011年有103户,434人。据传,清初即有此村。以村民姓氏得名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有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马家,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.5公里处,西禹公路东侧。2011年有63户,227人。清初建村,以村民姓氏得名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记作“马家堡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仁寿屯东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仁寿屯,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.83公里处,西禹公路东侧。2011有136户,558人。据传,村为古代屯垦军户居处,因村较大,故称大屯,后雅称为仁寿屯。明嘉靖二十年(1541)《高陵县志》即以大村载入,名“南屯”。清雍正十年(1732)《高陵县志》记作“仁守屯”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为二村,名“仁寿屯”、“仁寿屯西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联庄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西约2.83公里处。2011年有72户,268人。清末以村在曹家村以东的滩地上而得名东滩。民国初,又以村民原居曹家,加之村小,而改称曹家庄。l958年公社化时,与王家庄、谢家庄从行政管理上合为一村,取名联庄。1961年后王、谢二庄虽已析出,但村仍用此名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记作“小庄”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王家庄,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偏西约2.33公里处。2011年有66户,238人。清末建村,以村民姓氏得名。1958年后一度曾与曹家庄(今联庄)、谢家庄合称联庄。1961年王家庄析出,谢家庄并入王家庄,称王家庄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即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曹家村以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为主导产业,2011年全村有温室大棚20余栋,猪存栏300余头,鸡存栏4000余只,运输车辆40余辆。主导产业业占村集体经济总量的75%以上;转化安置农村劳动力1300余人。

村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,位于仁寿屯村以西,建筑面积290平方米,配齐了党员、团员、计划生育活动室和人口学校、村农技校的软硬件设施,文体活动器材,添置了彩电、办公器材及各种图书资料。

曹家新社区建设项目被列为县委、县政府拆迁安置改造项目和省、市“空心村”综合治理试点区,组成6个包村组,联合县房管所对曹家村6个小组474户农户的宅基地、建筑物、附着物进行测量、评估、确权、登记。目前拆迁改造安置方案已制定完成,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中。

截止2011年底,全村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共1050人,参保率达到98.8%,享受人员247人;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69人,参保率 10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