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卜镇 之 东关村
发布日期:2017-06-22   来源:高陵区志办   字体:【字体: 】    浏览次数: 次

东关村位于张卜镇辖境东部,南连塬后、张卜两村,西靠崖王村,北接庙西、新建两村,东界临潼区马庄村。l958年为东关大队,以大队部驻地东关村名而得名,l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先锋大队,l972年复名东关大队,l984年6月改为东关村委会。辖东关、西关、塬常、塬邓、邓家沟、上大寨、大寨沟、西窑8个自然村,8个村民小组。村委会驻东关,距镇政府驻地东偏北约2.75公里。2011年有647户,2720人。以农为主。耕地4480亩,全可灌溉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6公顷,总产3369吨,公顷产7389公斤。有小学1所,医疗站l个。

东关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北约3公里处。2011年有105户,515人。据传,清末因村处奉正原北面阴坡处,且在关家村(今已废)之东,得名东阴坡。民国初年,又以村在关家村之东改称东关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与西关合标为“关家”。也有称东关村的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西关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约2.3公里处。2011年有87户,177人。据谈,清末因村处奉正原北阴坡处,且在关家村(今已废)之西,得名西阴坡。民国初年,又以村在关家村之西改称西关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与东关合标为“关家”。也有称西关村的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塬常(常当地读shang)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北约4.15公里处奉正原上,东与临潼区叶家沟为邻。2011年有78户,343人。据谈,常姓建村于塬上,得名塬上常,清末简称塬常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塬上常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记作“原常”。也有误书为“垣常村”的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塬邓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北约3.68公里处,奉正原上。2011年有94户,421人。据谈,邓姓建村于原上,得名塬上邓,清末简称塬邓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塬上邓”。也有误书为“垣邓村”的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邓家沟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北约4.05公里处,奉正原北侧。2011年有66户,299人。据谈,清末邓姓建村于沟道中,故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上大寨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约l.75公里处奉正原北侧原上。2011年有81户,377人。晚清时期,大寨(今下大寨,属庙西村委会)及附近村民为避祸乱逃此筑堡自卫,后遂成村。村处原上,故名大寨上堡。清末改称今名。清光绪七年(1881)《高陵县续志》记作“大寨上堡”。民国30年(1941)《高陵县区保总图》始记为今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大寨沟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约l公里处奉正原北侧原下沟道中。2011年有84户,365人。据传,村建于元代。因在大寨(今下大寨,属庙西村委会)附近,又处沟中,故名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西窑,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约l公里处奉正原北侧原下。2011年有82户,223人。大约民国22年(1933),萧塬(今属张卜村委会)大地主席品之拥有大量土地,为耕种方便,在此掘窑供佃户居住,称窑上。l958年又以村处大队辖境最西部,改称西窑。《高陵县志》(2000)记为此名。

全村以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、建材业为主导产业。2011年有温室大棚20余栋,猪存栏150余头,鸡存栏4000余只,全村有运输车辆30余辆,建材企业4个。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、建材业占村集体经济总量的80%以上,依托发展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、建材业转化安置农村劳动力2100余人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1年,位于东关村4组,建筑面积300平方米。2011年底,全村共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707人,参保率达到99.3%,享受人员369人;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252人,参保率 100%。